![]()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央银行的声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广泛质疑,奥地利学派思想回潮,货币非国家化的支持者不断增多。 你怎么来看待财务自由这个词? 陈志武:财务自由是非常关键的个人自由的基础。本来一个很高兴的事情,这样一些红包的安排、随份子的安排,你怎么来看这个现象呢? 陈志武:我以前在《金融通识课》的书里谈到,因为原来在中国、印度等传统社会,都喜欢礼尚往来。 第一,对于结婚当事人来说,不管怎么样,结婚是人生很重要的里程碑。像在中文里面原来是有爱,也有情,但是跟我们现在讲到的爱情不是一样的。这两三家还能够活下来,他们在全球的地位会非常高,他的定价能力也比较强。他说没有非投资的消费。比如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期之前,哪怕是有教养的人,也都把爱情跟婚姻区分开来。 理解清楚了,我们才可以去有意识地、尽量把利益交换关系从婚姻、从家庭、从亲情里面剥离出来,能够由市场实现的就由市场去实现,让我们的朋友关系、亲情关系、夫妻关系、男女关系,更多地放在爱情、放在感情上面,能够更纯粹一些。马腾:你会投资阿里巴巴的股票吗? 陈志武:就像我们刚才谈到的巴菲特那样,我不喜欢去追热点、时髦,哪个东西被炒得最热,我就不会去跟风。(3)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以及相应的生产部门所使用资金的利润下降,而资本品生产部门以及生产资本品的生产部门所使用资金的利润则会上升。 但是,政府错误的信贷政策却导致了不同阶段产生出不同的利润率,使得资本品和消费品之间出现失衡,进而导致这种生产过程和结构不可持续,最终也就会爆发经济危机。(2)利率下降所刺激的投资并不是全方位的,而是产生出明显的结构性投资,并集中在高级产品以及相应资本品的投资上。在很大程度上,信贷扩张只是构成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或表层原因,只是加剧了经济危机,而不是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相反,经济危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市场定价体系,根源在于不断拉大的收入分配以及造成的购买力分层。例如,从1929年到1933年这三年中,倒闭银行有5000家,倒闭企业超过了13万家,汽车工业下降了95%,其中,仅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就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 其中,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指,消费品需求的增长慢于消费品生产能力的扩大,从而导致了总供求失衡。明斯基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书中通过剖析融资结构来揭示市场机制孕育经济不稳定的内在逻辑:在经济周期早期,银行往往只是向那些能够产生足够现金流来满足定期付息和本金摊还的企业,此时的贷款被称为对冲金融。 第一个问题,既然社会大众连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有获得满足,这些产品为何还会面临着普遍的有效需求不足呢?根本上,这与产品结构有关。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奥地利学派将信用体系和信贷制度视为经济危机的根源。进入 朱富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信贷伸缩 市场机制 。一方面,高级产品的生产对资本品及各种中间产品的依赖性通常更大,社会大众对高级产品的追逐也会使得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相关产业上,这就使得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得以不断延长,乃至大量中间品被生产出来。 [55]正是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一方面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则促成了超前消费而致使生产性资本面临不足,从而就危害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波斯纳就写道:这场(2008年)经济萧条击中了自由至上主义者的太阳神经丛,因为它不是政府过度监管经济并由此束缚自由企业的结果,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由市场的先天局限性造成的结果——这局限性植根于个人动机,植根于受保守主义经济学家——他们以为‘容易钱只要不引起严重通货膨胀就不会有问题——鼓动的保守主义官员采纳并执行的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植根于因松懈执行残存的监管措施造成的对银行和整个金融业过度的、意识形态驱动的监管放松。(2)银行和债权人预期呆账增加,从而减少信贷发放并催缴债权。流行的观点将信用紧缩与银行的所有者或主导者联系起来,主导者洞察到了经济过热而有意识地收缩信贷。 [28]其理由是:一方面,面对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生产者的预期会逐渐悲观并减少对资金需求。卢卡斯:如果他现在在开车,我就会把他叫做出租车司机。 [20]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谢华育译,海南出版社2017年版,第57-63页。在这里,我们需要对两个基本概念做一辨识:高级财货和高级产品。 同时,正如加尔布雷思指出的,随着生产者主权的兴起,逐利的企业家还会有意识地诱导人们非真实需要的奢侈性需求,并在相关产业上进行大量投资。新的问题是,结构型的相对过剩是如何产生的?根本上说,源于产品供给的不合理而非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在这里,奥地利学派认定的传导机制是利率,利率引发了生产结构的变动,进而与消费产生脱节。其结果就是,在这些供给大量进入市场之后,往往就会面临着没有需求(消费能力)的情境,由此就会导向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不过,随着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权力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趋势,市场收入也主要决定于个人之间的博弈而非群体运动,这就导致收入分配的传统分析框架趋于失效。[63]相应地,罗伊特就指出,工资合同通常几乎不是以与市场关联的交换公平为取向,而是以与企业协会相关的分配公正为取向。 这里着重从两方面对第二个问题展开解析。然而,罗斯巴德却否认繁荣时期的生产会超过真实消费的需求水平,其理由是,企业家的任务正是预测消费需求,没有理由可以说明他们不能像进行其他预测那样预测消费需求,并根据这种预测调整生产结构。 高级产品则可追溯到美国老制度学派的著作,它是从产品等级意义上而言的,主要是指高需求层次上的消费品(当然也包括高级资本品)。那么,如何展开深入的剖析呢?奥地利学派强调,探究传导机制和发展轨迹等根本上无法简单运用总量性的统计方法,而是要揭示其中的机理。 现代经济学已经构建了大量模型和理论如集体谈判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公平工资理论、回滞理论、搜寻—匹配模型、隐含合同理论、交错调整理论以及长期合同理论等,它们都表明,即使在不景气时期,厂商通常也不愿意降低工资,否则就会招致员工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就只能得到更低的效率和利润。[33]20世纪20年代世界进入一个暂时和平时期,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究其原因,生产结构的长度根本上决定于生产技术而非利率水平,相应地,生产结构也就具有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自然也就无法跟随储蓄变动而作灵活调适。[74]那么,我们究竟该如此剖析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危机呢? 一般地,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和整体的,而人们看到的现象往往是片段的:因此,好的学术研究就在于,运用人的知性思维将各个片段的现象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最后,当消费需求趋缓后,也就会触发资本品行业的萧条。为了让好地认识这一点,我们接着对经济萧条时期的企业表现和政府行为进行剖析。 另一方面,以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来支撑今天的需求,由此往往又会耗竭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这需要较高的储蓄总额,必须继续这样的储蓄,并把它投资到每一高级的生产领域。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具有为自身未来生活以及后世子孙生活而储蓄的良好秉性,从而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的超前消费。奥地利学派坚持认为,经济周期就根源于信贷扩张对生产投资的刺激,从而引发了不当投资和虚假繁荣。 在自由市场中,是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这样最终价格的削减也能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我们已经设法说明对于经济学来说,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方法,理论只能在先验的理论基础上被证实或证伪。 试问,这些奢侈品对人们度过经济困境有什么用呢?同时,在市场繁荣时期,不仅社会大众会在各种噪音的诱导下往往大量消费那些并不紧迫甚至根本不需要的物品,而且供给所创造出来的需求还会在信用机制的作用下被过早地支付。不过,正常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呆账往往是随机的并呈现出明显的概率分布,因此,呆账通常都已经被纳入银行决策的期望收益函数之中,从而也就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奥地利学派的根本传导机制是利率,利率变化引发资本品和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而相对价格的变动引发了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动。事实上,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2011年的报告,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创下了30多年来最高纪录:所有OECD成员国中,最富有10%人口平均收入已达到最低10%人口平均收入的9倍。 (3)市场需求与产品价格之间具有内生性。[50] 为何会出现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呢?根本上就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 [73]不幸的是,现代市场经济却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攀比消费和资源的耗费,乃至往往会周而复始地孕育出经济危机。与此不同,本章提出的根本传导机制是价格,不同等级产品的显著分层价格也就滋生出不同的利润水平,逐利厂商也就偏好生产和投资具有高额利润的高级产品。 然而实际情况是,经济的表现正是凯恩斯理论所认为的一个拥有脆弱金融结构和大政府的资本主义集体应有的表现。同时,信贷扩张主要是源自社会大众对高级产品的需求引导以及厂商对高级产品的投资冲动,而这又与以收益为鹄的的市场定价体系以及厂商制造的效用噪音有关。 |
2025-04-05 20:17
2025-04-05 20:15
2025-04-05 20:08
2025-04-05 20:06
2025-04-05 20:02
2025-04-05 19:52
2025-04-05 19:45
2025-04-05 19:38
2025-04-05 19:33
2025-04-05 19:31
2025-04-05 19:23
2025-04-05 19:23
2025-04-05 19:16
2025-04-05 19:14
2025-04-05 18:59
2025-04-05 18:43
2025-04-05 18:31
2025-04-05 18:24
2025-04-05 18:18
2025-04-05 18:14
2025-04-05 18:08
2025-04-05 18:04
2025-04-05 17:56
2025-04-05 17:56
2025-04-05 17:55
2025-04-05 17:52
2025-04-05 17:47
2025-04-05 17:43
2025-04-05 17:36
2025-04-05 17:36
友情链接: